为主动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对翻译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精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探索我校翻译专业的特色化发展路径,我院于近日隆重召开了翻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家论证会。会议由学院副院长刘少杰主持,翻译系主任吕萌老师、笔译类课程团队负责人高晖老师及三位来自文旅和外贸行业的资深专家参加了研讨会,展开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研讨。
会议伊始,刘少杰副院长首先介绍了学院翻译专业的发展现状、师资力量,并深刻剖析了当前面临的核心挑战。她指出,在通用翻译任务大量被AI技术取代的背景下,传统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出现了“断层”,毕业生竞争力有待加强。为此,她明确提出,我院翻译专业亟需走出一条“翻译+文旅”、“翻译+外贸” 的特色发展之路,充分利用西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作为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政策优势,实现人才培养的转型升级。

随后,吕萌和高晖老师就当前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汇报。他们指出,现有课程与英语(师范)专业同质化严重,未能充分体现翻译专业的应用型特色。他们建议,即便是《综合英语》、《口语》、《听力》、《写作》等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与教材也应进行差异化改革,大幅增加文旅、经贸等领域的实用内容,使课程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前瞻性。
在行业把脉环节,三位来自一线的行业专家基于丰富的市场经验,对人才需求和课程改革提出了宝贵建议。专家们一致认为,西安文旅市场对高素质、年轻化的双语导游及旅游英语人才需求迫切,目前存在“青黄不接”的人才断层,这为我院翻译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市场导向。针对人才培养方案,行业专家提出了前置专业方向课程、引入职业规划引导、强化职业化语言技能、增设综合素养模块、推行“课证融合”与早期实践等方面的建议。
在听取了教师汇报与专家建议后,与会人员围绕2024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修订进行了热烈讨论。行业专家对初步设想的“翻译+文旅/外贸”课程体系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就具体课程的实操性、内容深度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本次论证会成果丰硕,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方向。会议最后,刘少杰副院长对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表示衷心感谢,并强调学院将充分吸纳本次会议达成的共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特色发展为抓手,尽快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修订工作,旨在培养出既精通语言又熟悉产业、既具备家国情怀又拥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人才,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供稿:翻译系 撰稿:吕萌 刘少杰 审核:张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