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华学术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科研工作>英华学术论坛>正文

“抓内涵 提质量 促成效” 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应邀做客外国语学院“英华学术论坛”

发布日期:2022-10-13 10:33

10月12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受外国语学院邀请,做客第35期“英华学术论坛”,作了题为《大观念,实现立德树人的抓手与工具》的学术报告,报告以腾讯会议的方式线上进行,我校师生及来自陕西省基础教育工作者约250余人参加了学术报告,本次学术报告由外国语学院张慧军院长主持

讲座伊始王教授结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英语教育“大观念”的概念进行了解读。大观念(big ideas)中的“大”指的不是规模和内容上的大,而是指核心价值大。它是深层次的、可迁移的核心观念,是高度整合的上位概念,是学科的本质内容和思维方式。随后,王教授指出,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育过于关注浅层次、模式化、碎片化的知识教育,而缺乏基于概念的教育。这导致学生的学习浮于表面,知识难以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能力,而“大观念”则可作为桥梁与纽带,采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模式,帮助教师挖掘英语课堂中所蕴涵的逻辑关联和文化价值,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成长为时代需要的创造性、国际性人才。

接着,王教授以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的英语课堂为例,进一步向大家展示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具体模式。所选案例单元主题为conservation,属于《新课标》中“人与自然”主题。教师首先分析单元中各语篇的主题意义,梳理逻辑联系,总结归纳出数个小观念,譬如“保护自然刻不容缓”、“人类生存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等,再在小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本单元的“大观念”。而语言大观念则从语言技能与策略入手,归纳各语篇主要运用到的词汇、表达方式、论证方法,并进行提炼总结。其后,还需将单元设计落实到课堂与评价,实现基于大观念的教、学、评一体化。最后,王教授强调,“教育的主要功能是育人,‘大观念’是协同实现立德树人的抓手和工具”。只有将“大观念”的理念全面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才能真正实现有意义、有深度、有温度的教育。

王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她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丰富的例证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大观念”的研究、介绍了英语教育方向“大观念”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报告高屋建瓴、理论联系实际,展示了专家深厚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智慧,拓展了与会师生的学术视野。会后,师生与王教授就儿童绘本教学、课程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报告持续了3个多小时,反响强烈,围绕“大观念”这一教育热点问题搭建了名校专家、教研员、一线教师和学生学习交流的平台,促进了教师协同发展,是对我院英语专业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贯通特色的有益尝试。

王蔷教授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系主任并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担任教育部第二届、第三届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王教授一直深耕基础英语课程与教学,发表与此相关的专著有《英语教师行动研究》、《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分析与实施策略》、《高校与基础教育教师合作行动研究的实践探索》、《小学英语课程体系整体创新的实践与探索》等。二十多年来,王教授一直致力于英语基础教育课标的研制工作,所展示出对专业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外语人的责任担当、对教育的情怀,感染了每一位聆听报告的老师,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英华学术论坛”是外国语学院围绕所凝练的“英语语言文学”、“课程与教学论”、“翻译”三个研究方向,定期邀请境内外、省内外专家学者举办的系列学术报告。旨在通过专家的报告,促进同行之间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的沟通与交流,为教师进一步研究打好基础。此项活动是外国语学院为提升广大教师教科研水平落地落实,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举措和有益尝试。希望通过活动的开展借助专家之力,促进教师个体和学院整体教科研水平的提升。

(供稿:外国语学院    撰稿:何会敏 王雨    审核:张慧军